機械設備
德國機械設備下降了嗎,德國的機械設備有多強
2024-07-29 22:43:00 機械設備 0人已圍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德國機械設備下降了嗎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德國機械設備下降了嗎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戰德軍年產飛機高達兩萬架,如此強大為何卻成為敗軍?
德國納粹????的戰爭潛能是巨大的,科技實力也是頂尖的,人員素質更是一流的,但關鍵問題是樹敵太多了,胃口太大,戰略出現重大問題。在歐洲大陸,和所有的強國都開戰了,而在歐洲的盟友只有意大利????,可笑的是意大利反而成為了納粹的一個放不下的包袱。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才是開戰的理由,但納粹卻把人種作為敵對的幼稚的理由。作為當時世界上第二大強國,納粹不是首先對頭號強國——美國????動手,卻把英國????、法國????那些可以暫時聯合和利用的對象推到了美國這邊,顯然這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
納粹最明智之舉應該把戰爭再推遲幾年,把最前沿的軍事科技盡快運用到實踐中,把戰略物資再升級儲備。應該先穩住英國和法國,在綏靖政策下,他們會對納粹唯命是從的。同時和前蘇聯真正結盟,而非紙面上的結盟。因為僅僅憑著納粹的人力是無法征服一個面積龐大、天寒地凍、意志頑強的俄國的。納粹最主要的敵手不是俄國,美國才是納粹的心腹之患,征服美國才能讓納粹登上世界之巔。實事求是講斯大林也不希望和納粹開戰,他需要穩固自己黨內的權威,因此真正的結盟才是對雙方來說最佳的選項。俄國正受到西方列強的排擠,納粹這個時候伸出溫暖的雙手,俄國一定會給納粹一個深深的俄式熊抱。俄國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糧食,納粹完全可以通過金錢??、對其他國家的分割(對于捷克他們已經這么做了)或者戰后的利益分配作為交換,獲得大量的戰略物資,還能保障補給線暢通無阻,而且有一個好處是一旦納粹和美國開戰,美國必定會轟炸破壞這條補給線,這勢必會斷了俄國的財路,也會一不小心侵入俄國領空、領土,引起一系列外交爭端,甚至開戰。把俄國人拉進與美國人的戰爭,這是納粹所樂見的。
戰爭打的不僅僅是兵器,只要武器沒出現代差,在戰爭進入消耗戰時,基本拼的都是國力了,哪一方綜合實力更弱,哪一方就更容易輸。特別是戰爭進入熱兵器時代,對后勤的依賴就越發嚴重,這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就已經得到了印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英國僅僅數日就把全國的炮彈庫存打光了。
在戰爭進入到1943年,經過數年鏖戰后的德國空軍,早已不復當年,大批戰初時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戰死沙場,而后續培訓很難跟上損失的速度,也就意味著即便飛機造得再多,也沒那么多優秀飛行員能夠升空與敵作戰。
很多了解二戰史的人都知道,到了戰爭后期德軍燃料短缺,特別是航空汽油。這導致許多部隊無法升空迎敵,沒有燃油和彈藥的飛機就無法形成戰斗力,空造那么多飛機又有何用呢?
戰爭打到后期,德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仍然是BF-109和FW-190的升級機型,在與盟軍的諸如美軍的P-51野馬戰斗機、蘇聯的拉-7殲擊機夠斗時處于劣勢。
所以人力、財力、物力三者都不如自己對手的納粹德國,焉能不敗。
感謝邀請
最近回答的軍事類問題比較多哦。
先說說二戰德國的飛機生產吧??梢哉f,隨著戰爭的進行和規模的擴大,德國飛機的產量也是在不斷增加的,到1944年時,飛機產量已經達到了37950架,遠高于2萬架,1943年的產量為25200架,不過1940、1941、1942年的產量都低于2萬架。
圖注:1940至1945年主要參戰國飛機生產數量,圖片來自網絡
越來越高的軍工生產為什么沒有能夠挽救德國的敗局呢?就從高產的飛機說起吧。
德國的飛機產量的確在提高,而且有兩年的產量超過了2萬架,但是對手的產量更高,就拿1944年來說,美國的飛機產量接近10萬架,前蘇聯超過4萬架,這里還不算英國等其他盟國的產量,從飛機的生產數量上德國就沒有勝算。
大致三個方面的原因:
1、產量相對于盟軍,尤其是美國飛機的生產量而言,德軍的年生產量就是一個小量了。
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本土未受到任何實質性的軍事威脅,本身的能源供給暢通無阻,且技術儲備也是處于世界一流水準,因此在二戰期間開足馬力全力進行軍工生產,成為整個盟軍的“共享型”軍工廠。在飛機制造領域,美國的波音公司、馬丁公司、道格拉斯、寇蒂斯-萊特公司、麥克唐納、洛克希德、北美、格魯門等飛機制造商全力上陣,開創了航空制造業的生產記錄。
根據網絡公開資料顯示,二戰期間美軍
P-38雙發戰斗機生產了近10000架;
P-40單發戰斗機生產超過13000架;
P-47單發戰斗機生產超過15000架;
P-51單發戰斗機生產超過15000架;
上面都是陸基戰斗機,轟炸機方面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德國機械設備下降了嗎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德國機械設備下降了嗎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