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
現代農民用機械設備多嗎,農民用的機器有哪些
2024-07-13 07:14:02 機械設備 0人已圍觀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現代農民用機械設備多嗎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現代農民用機械設備多嗎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國有多少地方的農民還在使用傳統耕作方式?您了解傳統農耕嗎?
我國有多少個地方的農民還在使用傳統府的耕作方式?現在還采用這個方式我知之甚少,不過我在2012年曾經親歷體驗過比傳統還傳統的一部血淚史,那一年花甲剛出頭還心比天高躊躇滿志地除了自己家的幾畝田之外,另招攬了別人家的幾畝田,這樣加起來也足夠有十來畝;一身多職,除了業余耕種田園這苦累活,也還答應老鄉朋友應邀的去縣城建筑當零工,一個月下來的出勤不少于20天,還每天摩托車代步的早出晚歸跑20多公里路!心里盤算著苦是苦累了一點,如果種稻谷也豐收逐了人意,那這一年的盈余也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驚喜!信心滿滿!大山峽谷口是一個高寒的山村,山高水冷光照差,在無自然災害和勤耕細作之年,每畝產稻谷只能600公斤左右!21世紀之初我國的農業也還沒有實現全面機械化,尤其是在起伏不平的丘陵山村,只能是采用小型12馬力的耕田機,耕田手為了省時省油,收費每畝100元,也就勉強的滾一下,底子的土沒卷起來,人往里一走一腳深一腳淺的象個跛腳鴨!為了不誤農時,我也想著打如意算盤,利用有限的時間,自己耍小聰明的找了較厚的一塊機壓木板,加工修釘成寬窄不到一平米的呈長方形,選光滑平整的一面,給它均勻的釘上6馬絲3排錯落有序的短齒,因為耙子過于密長了我這把年紀的就使出吃奶的勁來也難拉著耗田器沒走完兩圈就氣喘吁吁了!在沒有任何人畜力的支援下,第一次步程序,挪用兒媳婦陪嫁的鋁制品大腳盆用來當泥船,比起集體生產時木船既輕快又效率高!
第二步程序就是按照自己預設計好的圈套把一副遺留下來的古董牛丫藤索套在肩膀上,不用人吆喝老實的拖著耗田器先橫,后直,如果嫌輕了可適當增添泥巴石頭之類的,因為當時也是種一季的雜交稻盛行了,大都選擇大田直播,把插秧苗的田平要求更高!力求做到田平如鏡,不然怕被淹死,日后中耕補苗花工太多!在我種植栽培的糯稻直播時,一畝試驗田幾乎是采用自制的播種器的標準橫豎行點播下田的。雖然比撒播慢上10倍,但比起插秧苗來4一5倍,因為其中省略扯秧,擔秧等等多個細節,這里只需提幾斤芽谷勝似青蜓點水!而且橫豎行標準不紊亂,依我之見完全可以采納推薦甚至推廣!在那艱苦的歲月里,我試想著:可能全中國上下幾千的農民只有這個龍輝仁猛子首次嘗試一身兩用既當主人又做牛的奇葩軼事!60歲的日薄西山的花季少年只有這豬腦殼做到了原始的刀耕火種!頭條朋友們舉例說明,當代舍我其誰也?
我國有多少地方的農民還在使用傳統耕作方式?你了解傳統農耕嗎?傳統耕作方式,也就意味著效率低下,這完全取決于地理位置。就好比南方丘陵地區,很多地方都保留著傳統耕作方式,但跟傳統耕作方式不同的是,其中也穿插著新式耕作方式,根據地理位置相互使用。下面以我家這邊的情況來說說我的看法。
1.傳統耕作方式,包括犁,耙,轆軸等農具的使用。
常見的牛犁地,不管是種水稻,還是中菜或者其他耐旱作物,都可以發揮其作用,場地不收限制,這就是它的優勢。
就以種水稻來說,首先需要先用犁把地翻耕,然后早稻使用耙把地平整,由于中間隔了幾個月的休耕期,殘留的稻茬經過霜凍軟化,故使用此工具更加方便碎土,平整土地。
而晚稻,由于間隔時間短,除去需要耕地之外,還需要使用轆軸來將稻茬壓入泥里,達到平整土地、碎土的目的。
當然了,整個過程離不開牛的使用。而后續施肥、除草以及收割均使用人工,肩挑背扛,這就是我理解的傳統農耕方式。
其次,純傳統耕作方式已經很少見了,都在不斷的改進以達到提高效率、節省人力的目的。
在我們這邊呢,主要表現在小型耕地機的使用,有時參雜有收割機收稻谷,以及使用摩托車三輪車等交通工具用于運輸收割的糧食。
事實上,由于拋荒現象的出現,一些靠近山腳以及曾經存在過的梯田等土地已經荒蕪,不再耕種,所以純傳統耕作方式已經也有所改變。
綜上所述,純傳統耕作方式應該存在于梯田以及地勢高低差異較大的地區,因為這些地方不具備新型耕作方式的推進,沒有改進的空間。而更多的丘陵地區,根據地理位置,為了節省人力和提高效率,都不同程度的穿插著新型耕作方式,以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整個耕種過程。(圖片來源于網絡)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現代農民用機械設備多嗎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現代農民用機械設備多嗎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